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工新闻 >> 正文

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|武汉晴川学院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——素质·导航大讲堂开讲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5-04-11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实施“时代新人铸魂工程”,切实推进学校“三全育人”工作,提升学生核心素养,落实学校“一主体三融合”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,学校决定开展大学生成长成才工程——素质•导航大讲堂系列活动。

4月10日晚,武汉晴川学院第一期“素质•导航大讲堂”于晴川剧场开讲。本次活动特邀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荣誉获得者熊桂林同志,用带有泥土芬芳的质朴语言,为大家带来一场干净纯粹,启人心迪的主题报告。

武汉晴川学院副校长彭宇文、副校长张克华、学生工作处负责人,各学院党总书记代表以及2024级全体辅导员、各学院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报告会。报告会由副校长张克华主持。

报告会上,熊桂林同志以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”为主题:用“爱”来诠释邮政路上的大小事,以“邮包挎肩上”诠释新时代为民服务的匠心精神,让“群众住心里”实现空巢老人的幸福生活。

在武汉最南端的舒安街,乡邮员熊师傅用半生丈量着这片土地。自幼目睹绿衣使者为乡亲冒雨送汇款,便立下“做最好邮递员”的誓言。1990年接过邮包那天,母亲“一辈子做好人好事”的一句嘱托,成为他穿越81个自然湾、日均70公里邮路的精神灯塔。

35年间,他骑坏5辆自行车、4辆摩托和3辆农用三轮,累计行程58万公里,相当于重走23次长征路,精准投递450万件邮件。在经济薄弱的武汉“南大门”,这位“全能信使”身兼五职:党报传递者、惠农政策宣传员、农资配送员、金融信息员,更是空巢老人的“生活管家”。从代换灯泡到教用电器,用点滴服务温暖着留守群体。当青砖黛瓦间飘起绿色身影,乡村振兴的血脉便在这58万公里的坚守中悄然搏动。

从青丝到白发,他骑着自行车、电动车穿梭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之间,将邮政服务化作乡亲们最信赖的“生命线”。但这颗初心却忽略了家庭,时感惭愧。随身携带的几十本记事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代缴电费、代购药品等诉求,划掉的每项任务都是“十心工作法”的见证——从初入行时师傅传授的“热心、爱心、诚心、信心、细心、耐心、恒心”到自悟增添的“自尊心、感恩心、平常心”。

他独创的“七个工作习惯”与“六亮五知”工作法,让绿色邮包成为流动的便民服务站:每日必带维修工具包解决乡亲生活难题,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,亮出联系方式保持24小时待命。当三轮车满载着农产品进城,当党徽在泥泞邮路上闪耀,这位省市区三级党代表用35年零差错的坚守证明,把群众当亲人,就能在记事本的勾画间、在电话铃的响起时,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"最后一公里",让邮政绿成为乡村振兴最温暖的底色。

自2013年荣获“湖北十大最美乡村邮递员”以来,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奖章、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30余项荣誉,其事迹被央视《开农用车的邮递员》专题片报道。2017年接过郭明义爱心团队队旗后,他带领7500名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165场,累计惠及困难群众1360人次,架起党群"连心桥"。

创新路上永不止步,熊桂林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立,研发7项工作法为企业创效50万元。2020年探索“党建+公益+产业”模式,带领村民种植太空莲650亩,通过邮政电商平台助农增收580万元,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。面对荣誉,他始终谦逊:“荣誉属于劳动者集体”。如今,他正以“五个一定”寄语晴川学子,以“邮政小蜜蜂”的姿态持续优化“六亮五知”工作法,在智慧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。

报告会尾声,熊桂林同志与大家互动,解答了同学们心中的一些困惑。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染霜,熊桂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
报告最后,学生工作处处长孙建伟总结发言。大讲堂首场邀请劳模进校园分享平凡岗位成就非凡人生的故事,目的就是要引领同学们树立“劳动最光荣,劳动最崇高,劳动最伟大,劳动最美丽”的职业理想,劳模熊桂林活出的精彩人生给了普通劳动者上升的期望。希望同学们从熊桂林劳模的故事中汲取成长的力量,做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,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件事,在晴川成就更好的自己。